取消

如懿:墙头马上遥相顾,一见知君即断肠

电视猫 2018-10-25 16:14:06

鲁迅在评价小说《红楼梦》时,说:“悲凉之雾,遍布华林。”据说,《如懿传》的小说作者流潋紫喜爱读《红楼梦》,《红楼梦》对她创作清朝康雍乾时期,以宫廷为背景的小说显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。而八十多集的电视剧《如懿传》则通过电视剧的镜头,带领观众重返那个时代的紫禁城,用戏剧的形式呈现一段盛世悲歌。

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帝制时代的最后一个盛世。强盛的国力,领先世界的工艺制造水平,掩盖不了皇权独裁制度的黑暗,人们思想的闭塞,以及闭关锁国,夜郎自大的民族心态。盛世之下,潜藏危机。独特的时代环境,整个封建帝制即将走向末路的宿命,事实上,在无形之中影响着从上层到底层的全体中国人的命运。这一点反映在小说《红楼梦》中,是“百年望族贾府的一败涂地,落了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……”;反映在电视剧《如懿传》中,则是乌拉那拉·如懿与乾隆皇帝的一段兰因絮果之情。

兰因絮果一词出自《周易·系辞上》,比喻男女婚姻初时美好,最终离异。乾隆朝立过两任皇后,一位是乾隆帝的原配,孝贤纯皇后富察氏;一位是继后辉发那拉氏。孝贤纯皇后与乾隆帝少年夫妻,却因病早逝。而辉发那拉氏皇后原本是乾隆帝的娴妃,在孝贤纯皇后薨逝三年后,被册立为皇后。然而,作为一代帝王,盛世之主的乾隆皇帝,婚姻生活却不算美满。继后那拉氏同样没有与他走到最后。乾隆三十年,那拉氏跟随皇帝南巡期间不知为何与乾隆帝起了剧烈冲突。那拉氏皇后采取了“剪头发”的极端做法,触怒龙颜,被连夜送回京城。其后,乾隆帝虽未明旨废黜皇后,但收回册封的宝册,第二年那拉氏便因病去世。乾隆帝降格办理皇后丧仪,并将皇后棺椁塞进了嫔妃陵墓,也将皇后画像等资料一并毁去。

电视剧《如懿传》中的如懿便是以历史上这位结局凄凉的那拉氏皇后为原型的。在剧中,如懿原名青樱,出身乌拉那拉世家,姑母是当时雍正帝的原配皇后孝敬宪皇后,与当时为皇四子的弘历青梅竹马,两小无猜。谁知紫禁城内一朝风云变幻,物是人非。青樱的姑母孝敬宪皇后倒台,连带着青樱失去成为弘历嫡福晋的资格。然而,彼此深爱的两人,却并没有放弃这段感情。弘历亲自去求雍正帝,给了青樱侧福晋的位分;而活泼开朗,热爱自由的青樱为了弘历甘愿入王府,成为他众多妾室中的一个。

在紫禁城内的贵族女子中,如懿是最特别的一个。她出身世家,从小在皇后姑母身边长大,见惯了前朝后宫残酷的权力斗争,却从未真正把权势地位放在心上。她饱读诗书,深明事理,所求的只是一生一次心意动,希望能与所爱的人相守到老。

虽然生活在封建帝王时代,如懿的思想与现代独立女性颇有几分相似。传统伦理强压在女性身上的父权,夫权,在如懿身上并没有留下明显的痕迹。她渴望操控自己的命运,不被家族所绑架,也不只是恭顺地拜倒在夫君的脚下。在如懿的理想婚姻生活里,她要嫁给自己真正所爱的人,而这个真正所爱的人是与自己平等的。如果有一天,他们之间的爱不在了,身为女性的她也可以主动弃绝丈夫,独立表达自己的婚姻诉求。

剧中有段情节,如懿与来自欧洲的宫廷画师郎世宁闲聊。郎世宁谈起在自己的家乡,实行一夫一妻制,如果夫妻不合,女子可以离开。如懿觉得这异国风俗倒是合了天下女子的心愿——愿得一心人,白首不相离。她跑去与乾隆皇帝谈论这个话题,乾隆却大不高兴,认为她身为女子不应该相信异端邪说,更不该与异国画师私下闲聊这样的话题。在这里,已经为后面如懿与乾隆决裂埋下了伏笔。他们两人虽然从小一起长大,但事实上,对爱情和世事的看法截然不同。

虽然,如懿并不能真的被看作历史上的皇后那拉氏,但并不难想象在那样的年代,会有一些有着远见卓识,独立人格的人,已经在思想的深处孕育着与道统,等级制度相对立的人文主义思想。只是,他们并不是掌权者,声音微弱,被历史的书写者模糊了本来的面目。在封建社会里,女性只被看成男性的附属品。然而,虽然被束缚在礼教之内,闺阁中女性的思想,见识并不比男性差,甚至还超过出将入相的男人。这一点曹雪芹看到了,他在小说《红楼梦》开篇里说:“今风尘碌碌,一事无成。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,——细推了去,觉其行止见识,皆出于我之上……”

漫漫两千多年的皇权独裁制度,到了清乾隆时期发展到又一个顶峰,也预示着即将走向末路。这种腐朽落后的制度不仅仅阻碍了社会进步,还在统治阶层内部制造了巨大的危机。至高无上的皇权离间了皇室成员间的天伦亲情,激起了人们内心深处难以抑制的权力欲望。于是,在历史的舞台上,同室操戈,兄弟相残,父子结仇的戏码一次又一次地上演。而后宫妇人,为了生存,家族和子女前程,更是机关算尽,各种残忍,灭绝人性的手段都使得出来。正如在《如懿传》中所看到的,帝后,妃嫔,围绕着皇嗣,出于各种目的,使用手段。其结果导致了皇帝的嫡系血脉难以延续,出生在宫里的幼子难以长成,而表现出众的皇子又容易死于非命。在皇权继承者的人选上,你方唱罢,我登场,很难说到最后,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坐到那高高在上的皇帝宝座里,担负起国家的命运。

整部剧中,从头到尾,如懿都是一个蕙质兰心的女子。无论经历过什么,她的身上始终有一份优雅和从容,这是家世和教养留下的痕迹。从戏剧的角度来说,着力塑造这样的人物多少会牺牲一些剧集带来的精彩观感。但这样的设置却让“如懿”这个人物更加真实可信。电视剧《如懿传》显然并不以宫斗为主题,也不走靠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眼球的套路。它更像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古代宫廷生活剧。通过如懿为爱所伤的一生,向当代观众展现一幕幕有关清代乾隆时期后宫嫔妃的生活画卷。

乾隆的孝贤纯皇后因病早逝,皇帝正值盛年而中宫后位虚悬,这并不利于整个帝国的安宁。于公于私,此时的乾隆皇帝都需要一个皇后来帮助自己。他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如懿。当年如果不是一场宫廷变故,如懿早已成为自己的嫡福晋。在皇帝的心里,他当日的做不了主始终是对如懿的一份亏欠。更重要的是,多年的相知相伴,让一生周旋于前朝后宫政局漩涡中的乾隆觉得,如懿当这个皇后,自己会安心很多。如懿真诚地信任着皇帝,尽管她从未贪恋后位,也并不想再卷入权力争斗的中心,但她还是一步一步走到皇帝的身边,与他一起面对帝国变幻莫测的未来。

当上皇后,是如懿悲剧命运的开始。步入中年的乾隆帝逐渐没有了年轻时的励精图治,疑心变得越来越重,沉醉于宣扬自己的丰功伟绩和声色犬马的享受之中。而如懿,身为一位继后,既要侍奉皇帝,管理后宫事务,又要抚养幼子,还要面对嫡出公主的刁难,可谓压力重重。此时的如懿,如同寻常百姓家操持家务的主妇,辛苦之余更需要夫君的爱护和理解。

然而,此时的乾隆皇帝却不再是当年那个与青樱相知相许一生的少年郎——弘历。他的眼中看不到如懿身在皇后之位的付出,却处处以提防之心对待她。曾经的弘历爱慕青樱的美,但他实际并不真正了解她的性情。正如如懿的姑母——孝敬宪皇后始终挥之不去地出现在她的梦里,乌拉那拉的家世和曾经的荣耀事实上成就了如懿内心深处的骄傲。包括她的聪慧,知书达礼,优雅的气质,看尽世事的透彻与淡定,无不与她曾经的出身和阶层有关。没有人可以逼迫如懿去做她不愿意也不认可的事。

所以,身在后位,即便周边的环境再险恶,如懿都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主动去伤害别人,哪怕是自己的敌人。因此,在剧中她对愉妃海兰为了自己杀死凌云彻的行为而生气,原本情同姐妹的两人慢慢疏远。也因为她做人的原则,即使身陷宫闱私情的流言包围之中,她依旧不愿多解释一句。清者自清,如懿要的是皇帝对自己完完全全的信任。

不过,骄傲自大的皇帝一次又一次让如懿失望,这时候的如懿脸上有着太多凝重而无奈的表情,当她的目光最后一次停留在紫禁城的红墙之上时,她知道那对曾经相爱至深的青樱与弘历已经远去不见了。哀莫大于心死。如懿的心被乾隆的薄情和猜忌伤得体无完肤。她是一个为爱而生的女子,被爱人辜负后,已经实在找不到在黑暗,无情的宫廷中继续活下去的理由。

皇帝南巡江南,在御船中沉溺歌舞声色,如懿奉皇后之责直言进谏,得到的却是一个响亮的耳光。在剧中,这已不是皇帝第一次打自己的皇后。乾隆的巴掌打断了夫妻间的情分,打碎了皇后的尊严,也彻底打死了如懿的爱情。“断发为祭,给去了的青樱,弘历。”这一回,如懿没有因为皇后的身份再次选择隐忍,她断发明志,态度何其坚决,仿佛一直等待的就是解脱的这一刻。剧中,如懿被乾隆下令连夜用船送回京城。镜头对着在船头孤坐的如懿,她披散着头发,神色却异常平静。朗朗乾坤,皎皎明月,这样的如懿让人相信,她对自己的命运做出了了结。

断发之后,被禁足宫中的如懿并未像寻常的情伤女子一样沦为怨妇。她用“兰因絮果”这四个字解释自己失败的婚姻生活。如懿生命的最后时光在囚禁和重病中度过,她的身边只有容嬷嬷一人跟随。创作者给如懿选择了符合历史原型的结局,也就将整部剧中一直反复回绕的盛世悲歌渲染到了极致。一代红颜,毓出名门,临皇后之尊母仪天下,身后竟如此凄凉,一点痕迹都不曾留下,就像从未存在过一样。——这是属于那个时代的悲剧,也是人性的悲剧。 

繁华落尽,盛世悲歌,这是封建帝制时代的最后一个王朝——清,留给后人的历史观感。电视剧《如懿传》带领观众重现审视那段历史,作为一部文艺作品,它有独特的艺术价值。但这并不是说这就是一部完美的作品。《如懿传》展现了当下中国古装电视剧制作的超高水准,然而,从另一方面来看,今天的人们对于自身历史文化的深刻认知,依旧没有超越诞生于两百多年前的小说《红楼梦》所划定的边界。

本文系电视猫原创内容。
未经许可,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。

相关推荐